賀詞 — 牧者感言

慈雲山回憶

鍾靈生牧師 

感謝主,甘泉堂不經不覺已到了50週年慶之時。小弟在此用一些回憶,向甘泉肢體道賀,願主繼續使用甘泉各位,在牧師之帶領下,繼續成為周邊之明燈,吸引更多人歸向主,並熱切追求,成為神的好子民。

眨眼之間,不覺50年前,香港播道總會於慈雲山屋村第41座租用了上下兩層共八個單位,成為了甘泉堂的前身。第一任的牧者乃張睦友先生。小弟於1970年從播道神學院畢業時,受院長鮑會園牧師指派到該處接任,當時剛畢業的小子,頓時成為了福音堂的傳道及青年中心主任,於是鞠躬盡瘁的學習事奉神。得見雖然人是軟弱無知又無能,但神的大能卻仍然在其中彰顯及引導。

當時對外對社區的名稱為「播道會慈雲山青年中心」、在教會之間則稱為「慈雲山福音堂」。於星期一至星期五,舉行各種社區活動:下午供青少年於課餘來打乒乓球、康樂棋、下棋等玩意,並開放教室供用功的學生溫習功課。晚上則舉行不同類型的興趣小組活動,如縫紉班、英語班、中樂班、英文打字班、國語班…等等,乃由各播道會中弟兄姊妹來任教,神藉著眾教師的興趣指導,使區內參加者得到接觸福音的機會。還記得於1970年有一晚舉行福音佈道會,當晚把中心擠滿了人,有些從別的堂會來幫忙的弟兄姊妹被擠到外面、無法進去。

當週末來臨時、星期六星期天,場地就搖身一變,佈置、擺設都成為了教會聚會的地方。有少、中、青年團契,各班主日學、主日崇拜、兒童崇拜,使區內之青少年及家庭都能有一個走路就到的地方認識神、學習真理。當時整個青年中心及福音堂的事工,都是由宣教士韓德純牧師(Rev. Roger Anderson)作指導,每星期他一定到41座與小弟開會、指導及商討事工策略,是一位難能可貴的指導(mentor)。

1971年,我們增加了生力軍,請得剛從神學院畢業的李穗愛姑娘到來作傳道,使各方面的事工都得到更快速、有效的發展,更使婦女的事工有大幫助。

後來香港總會聘請得從美國回港事奉的陳富華牧師作為整個福音堂與青年中心的主任牧師。一個小小的地方,容納了三位全時間的牧師、傳道及女傳道,但因慈雲山的人口稠密,對於這個大禾場,確有這個須要。

當眾多回憶擁現時,我想歸納幾個事情,是神在我事奉的幾年中我所目睹祂所作的特別工作。小弟是1970年七月一日至1975年三月就任。一位活泉堂姊妹因搬到慈雲山,就近參加我們教會。她三歲的兒子一天倒在門前死了,事情發生太突然、家境亦一時不能有額外經濟支付,於是當時活泉的丘泰靈牧師乘夜使出他的木工技能,為小朋友制造一副精美棺木、由韓德純牧師用差會「麵飽車」權充殯儀車,送到香港基督教墳場安葬,幫助及安慰了這遇困境的一家。

一天、韓牧師帶著小弟去探訪,竟發現青年團契中一位弟兄家中剛舉行喪事,原來弟兄的母親在寒冷的冬天在朗衫時不慎從八樓墜下身亡。更不幸是留下才是嬰孩的女兒,無人照料。韓牧師立刻帶小弟到「兒童之家」跟院長申路得姑娘商討,把小女嬰送進院中撫養成人。

另外,過了差不多十年,有一次在一個公開教會聯合的研討會中,有一位十多歲的青年跑到我們夫婦面前,高興的說:「鍾先生,你可能不認得我,我名叫 X X X ,但我要謝謝你及教會,我是在小時候參加慈雲山少年團契的一員。謝謝你們把主耶穌介紹給我,現在我信主了。」我和太太心中充滿了感謝,原來盡上自己力量去事奉神,神在後面會親自作祂的美工。

回想在那幾年所接觸的弟兄姊妹中,我所知道及聽聞的,後來起碼有五位成為了神的僕人使女,可能還有其他是我不知道的,為此衷心獻上感謝。

最後一點,我相信是別的教會極少有的,繼張睦友牧師之後、陳富華牧師及小弟,皆在慈雲山福音堂相繼遇到神所預備的賢淑、支持上帝事工、一起與牧師搭配事奉的賢內助。何等喜慶的一件佳事。

小弟深信,在未來的日子中神的恩惠、慈愛、引導及福份,必仍然大大的臨到甘泉堂的每一位肢體,使到這教會繼續在社區中成為眾多居民的祝福。阿們!